沸沸揚揚的『瘦肉精』,美豬的真相是什麼?

 

瘦肉精

在農業用途上,所有可以讓牲畜吃下後變精壯的成份統稱為「瘦肉精」有很多的化學物質都被稱為是瘦肉精,使用後動物會長比較多的瘦肉,自然可以賣個好價錢,而人類也曾使用於治療氣喘或運動選手增長肌肉。

但因為考慮對人體會產生副作用,如會產生心悸,心臟病副作用等效果,在2006年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基於安全考量公告Ractopamine(培林,paylean)、Salbutamol(沙丁胺醇)、Terbu-taline、Clenbuterol(克倫特羅)等4種受體素(俗稱瘦肉精)為動物用禁藥。目前有29個國家明令禁止開放及進口,但仍有美國等少數國家,因培林的毒性極低、代謝快速較無累積性,在有肉品中訂定培林之最大殘留容許量,允許添加在牛豬隻飼料中使用。

在2007年,政府原要開放瘦肉精豬肉並公告瘦肉精殘留量等方案,但因民眾反對而取消

在2011年,傳出美國牛被驗出含有瘦肉精,肉品已流入市面。雖已經全部下架並接受退貨和回收,但也確認美牛確實已流入市面

 

瘦肉精目前除培林此成分各國有不同意見及殘留量的爭議外(請參照上表),其它成份各國都明令禁用,但若我們考量到台灣的飲食習慣,由於國人喜愛吃動物的肝臟,而肝臟最容易累積這些毒素,此亞洲的飲食習俗與其它歐美國家大不相同。

 

此外台灣婦女有坐月子吃內臟的習慣,媽媽吃了含萊克多巴胺的內臟,寶寶容易從母乳或是肉粥攝取到萊克多巴胺,會有不利影響,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教授說,瘦肉精是非自然的化學物質,對人體具有心血管副作用,要謹慎不要接觸,政府也不可讓國人來承擔風險。

衛生單位應該先針對國人的飲食習慣做深入的調查,了解國人對豬肉、豬內臟的平均食用量,並做客觀的估算,再做出適合國情的管制決策與標準。

然而在美牛開放前,研究人員從「二○○五至二○○八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」中,取得三百名受訪者提供的尿液檢體,進行瘦肉精檢測,結果七種瘦肉精都被檢出。檢出率最高的瘦肉精為沙丁胺醇,最低為萊克多巴胺。換言之,瘦肉精美牛解禁之前,國人尿液就有殘留瘦肉精,只是來源並不清楚。

換句話說,美牛美豬進不進,禁不禁 ,台灣市場都已經充斥著含瘦肉精的肉類食品了。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